星期六, 7月 30, 2005

最近比較忙...

前些日子都在國外沒有中文電腦可以用,剛回台灣又要忙著搬家,還有新工作接著要上手,過幾天忙得差不多再來更新吧。

在飛機上讀到簽賭案的消息,想法當然有很多。不過今天只想講陳昭穎...

對陳昭穎的印象在職棒以前並不是很深刻,第一次被提醒要注意是在2001年,連什麼賽事什麼投手都記不清楚了(中日成棒友誼賽?),只記得那時候人在國外,本來最關心的是李振男,不過朋友寄e-mail來說有一個捕手實在太突出了,那人就是陳昭穎。沒記錯的話他光那一場比賽就牽制掉三個跑者,最後幾局還參與了一個很漂亮的本壘攻防擋下日本的跑者。

後來回台灣之後就特別注意這個名字,那時他已經加入TML的雷公隊,TML炒的話題之一就是他跟張天麟的對決,傳球速度快、臂力強一直是他的特點,雖然也僅止於此,不過十八歲的年紀還是讓人無限期待。跟中職合併之後陳峰民擋了他跟王俊文的位置,他比王俊文幸運一點沒有被迫轉職,不過當然被陳峰民卡住很多機會。

去年的陳峰民我認為他是中職最好的捕手,被他卡住雖然遺憾但也莫可奈何。不過在今年陳峰民配球逐漸中職化之後,陳昭穎就變成碩果僅存的快意配球捕手,雖然有時候太忽略投手威力不夠而導致挨轟,不過我心裡總是想,這樣的捕手配上誠泰幾個直球威力一流,甚至是像李明進這樣的sinker baller一定很爽快。私心上總期待La New會把王俊文扶回捕手的位置,這樣陳昭穎作為好用的交易籌碼來跟誠泰換投手其實對兩隊而言都很划算,但是不管怎麼說,看到林恩宇-陳昭穎這樣的搭配本來就只是個夢,現在更是連一點點成真的機會也沒有了。

星期四, 7月 07, 2005

Clutch Hitters in CPBL?

如果要用這個標題,比較合理的做法是找出歷年各球員的RISPBA做個比較,不過中職的官網既然沒有統計RISPBA,恐怕得等過個幾年才能期待台灣棒球資訊網提供資料。這邊談一些理論性的,可能缺乏實證,不過聊一聊倒是無妨。

Bill James前一陣子寫了一篇文章重新討論關於Clutch Hitter究竟存不存在這件事情,我在這篇文章出後,更新過怎麼看數字(2)。他主要的內容就是說Clutch Hitter的確有可能存在,不過即使存在,他們跟不是Clutch Hitter的差距也會很小。

可以用一些很直觀的想法來理解這個問題,所謂的Clutch Hitter指的當然就是在RISP的條件下他打的會比平常時候好,譬如說有一個球員他在得點圈沒有人的時候平均打.250,但是一旦有人上到二壘以上,就能打.300。如果說這是一種「能力」的話必定有些因素能幫助他在RISP的情況下打得特別好,姑且說是在這種條件時候他的精神力比較集中好了,這代表當他精神集中的時候,他可以成為一個.300的打者,也就是說他事實上有能力是一個.300的打者,只是平常時只能打.250而已。

在一個競爭的環境底下,如果你能考80分,但是平常只能發揮60分的實力,你一定會想辦法讓這個幫助你考80分的因素在平常也能發揮作用。所以在小聯盟層層淘汰的機制當中,這個選手假設在1A,他就會想辦法讓平常也能打.300,如果他成功了,他就會升到2A,如果失敗了,一個只能打.250的1A選手就會永遠留在1A。當然這個選手也有可能是在1A的時候平常就打.300,於是可以豪不費力的升上2A,而不用努力去找那個在RISP的時候會讓自己變強的關鍵因素。但是這個瓶頸早晚會出現,他在2A成為了一個.250的打者而升不上3A的時候,他就必須找出能幫助他在2A的RISP情況下打出.300的因素。

所以這樣的機制淘汰到最後,除了一些隨便打也能讓自己站穩大聯盟的天才以外,每一個曾經在小聯盟的某個層級中是Clutch Hitter的球員,都會找出使自己成為Clutch Hitter的因素,並且讓自己在平常時也能藉由這個因素發揮出最好的實力。這個模型在大聯盟系統中運作的還不錯,數據頭也的確在小聯盟當中發現了一些Clutch Hitter。而它也合理解釋了即使大聯盟中的確存在Clutch Hitter,也就是那些隨便打可以當先發,認真打可以變冥王星人的球員,他們是超出聯盟水準的一群,但也不會超出太多,這可以用之前談過Gould的「右牆」現象理解。

但是這個模型在CPBL適不適用呢?因為缺乏實證的數據,如果光用推論的,我相信Clutch Hitter在中職的確「比較有可能」出現。如果理解右牆現象,就會知道我們要找一個打者遠遠超出MLB的平均水準那是很困難的,但是要找這樣的打者在CPBL卻相對容易很多。用個很簡單的比喻,一個精神不那麼集中的彭政閔可以輕易的在CPBL中當一個.300/.350/.500的打者,而只在需要他發揮的時候展現出他.350/.450/.580的能耐。其中的道理跟之前提出老球員可以輕鬆投而比較不容易受傷的情況類似,簡而言之是在一個水準比較不足、又沒有高度鑑別能力以及升降制度的聯盟中,的確較容易找到Clutch Hitter。

但這是不是代表在CPBL中所謂「關鍵一擊」的「能力」就那麼重要?我認為並不是這樣,最主要是因為即使有所謂Clutch Hitter,這個人他也一定是明顯超出聯盟水準的選手,也就是散散的打打出來的成績也足夠支持他的地位,這樣的選手本來就不太多,可能不到五個人。而這些選手當中又會有這種Clutch Hitter「現象」的人一定又更少。所以正常來說,就算存在「關鍵一擊的能力」,那可能也是只應驗在幾個人身上的稀有現象。而且擁有這種能力對教練而言甚至不是一件好事情,這代表這個選手其實有能打出比現在更好成績的能力,但是平常展現出來的卻遠遜於此。

當然我們在做這種國情不同的文章的時候,永遠不能忘記台灣的教練非理性計算的程度遠遠超過任何地方。所以一個平常打.170、RISP打.250的選手如果可以先發,他當然擁有「關鍵一擊」的能力,但是如果為了追求這種能力而讓一個.170的選手先發,那當然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